每日一句,三个月轻松学完《文昌帝君阴骘文》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要时时想到帮助别人,与人方便,作种种积累阴德的事。
从这句以下,是帝君根据故事来进行劝勉,开导我们如何造福。“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这一句是行门的纲领和准则,是总说培植心地的事。需要强调的是“时时”和“种种”。行方便之事,必须经常做而不能间断;累积阴德的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要没有遗漏。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的,就勇往直前;自己的力量不能达到的,也要有好的心愿,或者积极地成人之美,协助他人把善事做好。
利物利人。
利益万物和众人。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是“仁”。而对仁德的培养又建立在对父母的
孝与对兄弟的友悌的基础上,并把这种爱推及社会大众的身上。因此,仁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互爱向上提升就是互助(即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互爱互助再向上提升就是“大同世界”,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的同情心和慈悲心不仅要从自己的父母兄弟的身上平等地推及社会上一切人,而且还要广泛地施于一切万物,包括飞潜动植,乃至山河大地。例如,儒家很早就认为,人是大自然运行的一分子,人应当顺应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秩序。这集中表现在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基本含义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统一。这一思想溯源于《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段话的基本精神是:大自然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的活动也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必须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以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和自然的一体关系还表现在,提倡美德的培养、净化人心,还能够得到改善自然环境的效果。那么反过来,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就能够知道人事的兴衰变化。这种规律也一向为中国古人所重视。
中国传统哲学经典《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的是天象,包括恒星、行星、变星,以及云气等天象,简单地讲,天象就是指自然界变化的现象。古人说:“天道真纯,与善为邻。夫行事善,上契天情,则降吉利,赏人之善故也。……行其不善之事,则天变灾弥,日月薄蚀,云气不祥,风雨不时,致之水旱,显其凶德,以示于人。”观天象的目的是要得知人事吉凶,对古代帝王而言,就是要得知天象预示着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的变化。
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天文观测就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这在儒家经典《周礼》的官制中就有记载。后来朝代更迭、外族统治,但太史令的官职没有变化。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卷四中写道:“希腊的天文学家是隐士、哲人和热爱真理的人,他们和本地的祭司一般没有固定的关系。中国的天文学家则不然,他们和至尊的天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政府官员之一,是依照礼仪供养在宫廷之内的。”
这在不明神奇世界女足之旅,勇往直前了天人之间相互感应关系的西方人看来,是很难加以理解的。例如,19世纪维也纳一位学者弗兰茨.屈纳特就说:中国人竟敢把他们的天文学家——西方人眼中最没用的小人——放在部长和国务卿一级的职位上,这该是多么可怕的野蛮人啊!然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确确实实存在着一种甚至不为人所主动意识到的互动关系。既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人的活动也必须尊重这种规律性。但是,对于一向注重主客体的对立与二分,坚持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
自然的征服与改造的西方传统而言,的确很难理解这一点。
然而,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证明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2003年,日本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IHM综合研究所所长江本胜博士的《来自水的信息》一书出版了。在这本书中,科学家江本胜博士介绍了水在不同意念影响的时空环境下,经过冷冻、结晶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面貌。他在实验中发现,我们的心善,水的结晶会非常之美;反之,当我们在发脾气、心地很凶恶的时候去观察这个水,水里面现的相会很不好看。这说明,水的结晶可以反映人心的境况。
这个实验的结果与人们的常识似乎不相符合。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水是一种没有感知的存在,而没有感知的存在又如何能对人的心态有所反映呢?
但是,从江本胜博士的实验中,我们确实得到这样一种信息:人的起心动念,就会对水产生影响。正如江本胜博士所说的:“水是心之镜,映写出人的心。”在拍摄了大量的结晶照片后,江本胜博士发现:最美丽的结晶是当水看到爱与感激时的结晶,无论这种爱与感激是用日语表达的,还是用其他的语言表达的,而最丑陋的结晶,是当水看到“浑蛋”、“烦死了,杀死神奇世界女足之旅,勇往直前你”时的结晶。
从江本胜博士关于水结晶的科学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善念可以改变水的结晶,使水变得干净。在这方面,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是江本胜博士在1997年所做的,被称为“接受五百人‘爱之气和语灵’的水”的实验。
他对分布在全日本的五百位波动讲师发出信函,请他们于1997年2月2日午后2时,同时对他放置在办公桌上的一杯盛满东京品川自来水的水杯发出能够使水变得干净的信息,例如类似“水变干净了,非常感谢”的心愿。实验结果所拍得的水的结晶照片,与没有加诸任何意念的水的结晶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江本胜博士写道:“预期是有的,但对于竟然可以获得这么大的改变,使摄影组工作人员感动得几乎淌下泪来……再者,我们认为人类思想的能量,并不因为距离而影响接收的效果。”正如统一企业公司的总经理林苍生先生在这本书的中文序言里写的:“经由江本胜博士的研究……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为什么基督教徒要餐前祷告?为何佛教徒相信念过大悲咒的水可以有神奇的治疗功效?为什么道教要画符念咒?从前我们都认为这是宗教的力量,但各位读者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有趣而科学的解答。”
江本胜博士的实验似乎为很多以前不能为人类科学所解释的、但是却实实在在地为人们所践行的现象和活动给出了科学的根据。这是因为,外在的环境对于善良的意念是有所反应的。这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相互感应的规律。通过这些现象,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儒家从对天道的观察中却得出了以培养人的品德为基本内容的伦理道德教育。因为人的起心动念,无形中对外部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实现天人和谐,改善自然环境,在通过先进科技和设备的应用,从外部进行努力之外,也需要加强环境伦理的教育,培养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净化人的心灵,使每个人都向大自然散发出最纯净、最善良、最美好的信息。
可见,只有顺应以和谐为特征的宇宙秩序和发展规律,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才会减少或避免天灾人祸,最终有益于人类自身。反之,如果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天灾频发、瘟疫流行等,使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中,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因人成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而西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对立,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类曾一度滥用改变自然的能力,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资源,污染环境,使得资源在枯竭,物种在消失,森林在萎缩,草原在退化,耕地变荒漠,河湖淌污水,空气渐混浊……这一切都不得不使人类进行深刻地反思。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最终将导致自然的惩罚,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从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反思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种涵盖社会和自然的人文主义。它与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个人式的人文主义有较大的差异,与那种注重人与自然的对立,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忽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民胞物与,认为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的意念对自然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培养美好的德性,树立起利物利人的意识,才能使人对他人、对环境常常心存爱护的善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与外的统一,即净化人心与净化环境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环境保护的成果。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未尝虐民酷吏。
救人之难。济人之急。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利物利人。 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
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
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矜孤恤寡,敬老怜贫。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家富提携亲戚,
岁饥赈济邻朋。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印造经文。
创修寺院。
舍药材以拯疾苦,
施茶水以解渴烦。
或买物而放生,
或持斋而戒杀。
举步常看虫蚁,
禁火莫烧山林。
点夜灯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济人渡。
勿登山而网禽鸟,
勿临水而毒鱼虾。
勿宰耕牛。
勿弃字纸。
勿谋人之财产。
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
勿唆人之争讼。
勿坏人之名利。
勿破人之婚姻。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常须隐恶扬善。
不可口是心非。
剪碍道之荆棘,除当途之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
捐赀以成人美。
作事须循天理,
出言要顺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
慎独知于衾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